巴黎的历史有2000多年,最早是从西岱岛发祥的。据说,当时居民仅几百人,居住在不到半平方公里的旧城岛上。公元四世纪,罗马人的一个部落强占岛上高卢人村庄,并建立了“巴黎吉”人的首府,巴黎从此得名。公元六世纪起,巴黎成为法兰西王国的首都,以后历代法兰西的封建王朝均以巴黎为国都。
十三世纪时,巴黎的人口已达7万。菲利普·奥古斯特国王下令修建城墙和防御工事,西岱岛人口不断增加,成为王国的权力中心。全城的贸易和手工业作坊逐渐集中在塞纳河右岸,市场开始形成。教育、学术和宗教界人士大多住在塞纳河的左岸。
1851年,拿破仑的侄子路易·波拿巴发动政变,次年称帝,建立第二帝国。1870年9月革命后,成立第三共和国。1940年,德军占领巴黎,第三共和国覆灭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,1946年第四共和国成立。1958年,戴高乐将军受权组阁并制定新宪法,第五共和国成立。
法兰西第一帝国后期,巴黎已经拥有70多万居民,千余条大街;第二帝国建立后,巴黎又吞并了周围的一些村庄;到拿破仑三世时,始在巴黎开辟了一些宽阔的道路,修建了许多园林和公园,使巴黎开始形成今日的样子。
二战后,法国政府对巴黎的建设不遗余力。虽然在1970年,曾经为了疏散过度集中在首都的法国各政治和经济机构,暂缓了巴黎的发展,但自1977年的蓬皮杜中心和新的购物地下街建立以来,巴黎的建设又有了新的方向。
为使巴黎东、西市区的发展更均衡,1981年开始,以密特朗为总统的法国政府开始的包括巴士底歌剧院、国家图书馆在内的十大工程建设,已于1996年底前全部完工。